那些传男不传女的技艺,最终都消失了

其实我并不是想说重男轻女的问题,而是想用“传男不传女”这种说法来指代哪些神神秘秘的传统技艺,毕竟这种博人眼球的标题总是能吸引关注。

问题源于我看过一个揭秘川剧变脸的小视频,结果底下清一色的评论“这种视频应该封杀,中国传统技艺不要让外国人偷师了”,无一不是在逼迫原作者删除这个视频。初看之下我还不以为意,结果发现抱有这种观点的人真是不在少数,也不知道是应该感叹拳拳华夏爱国之心,还是感叹素质教育任重道远。

应该怎样评价这种观点呢?首先得看“传男不传女”这种规矩是怎么来的?“传男不传女”的一般都是一些赖以谋生的独特手艺,比如“变脸”,比如“唐朝鼓乐”,再比如沸沸扬扬的“漆线雕”,当初先人立下此规矩原因无非有二:

  1. 认为女儿终究是外人
  2. 古代的“专利保护”,其实第一条也是依赖于这一条的,因为“外人”终究会成为潜在的竞争者。

然而总会时过境迁,这些曾经赖以谋生的独特手艺,或者说几乎所有的古代技艺,都已经被现代技术击败的一败涂地。有人可能会拿出古代技术的不可复制性来反驳我,比如兵马俑的彩绘技术,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古代技术比现代技术更先进,只是现代还没有分析出所用成分(显然古代更是——止于术而不知“道”)。至于为什么分析不出来呢?很大一部分原因还不是因为古代的技艺类知识都传男不传女,结果知道的人越来越少,导致各种“先进技术”虽创始于艰辛,却终止于半世。

回到“变脸”的问题上,现在还有人愿意去学习“变脸”吗?还有人学会了“变脸”能谋生吗?或者说,如果现在有人想学习,还找不到学习的途径吗?答案也是显然的。现在各种传统技艺的出镜率已经没什么好评价的了,我看出镜率最高的地方无非是各种自媒体的情怀文章中了吧。而且每每总是苍白无力的呼吁大家要保护传统技艺、要保护传统文化,但是背地里又遮遮掩掩、偷偷摸摸。各种秘而不宣,生怕别人偷师而去自立门户。其实这种楚楚可怜根本就不是想保护传统技艺吧,站在国家(民族)的层面,就算国外偷师去了,“变脸”就变成了国外文化了吗?再说反例,“汉剑”、“唐刀”、“花道”、“茶道”,我们自己早就丢了,如果国外没有传承,是我们的损失还是我们的幸事?那些整天挂在嘴边的传统技艺,都已经摆在“文化遗产”的申请目录里面了。文化之患在于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,要等到别人来发扬你的文化,应该反思的是自己,知耻而后勇,而不是把技艺带到棺材里面去。

所以我经常看到一种矛盾的现象,总有人呼吁“我们要保护技艺,我们要输出文化”,但是这根本就是个悖论:文化不是看得见摸的得着的商品,文化体现在价值观、体现在技艺上。你不可能在保护技艺的同时又输出文化,也不是你输出了技艺就输出了文化,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以及“新文化运动”,是摆在眼前的教训。

所以我想说的是什么呢?我想说的是对文化最大的弘扬就是传播,对传统最大的尊重就是传承,而不管后来人是男是女、是主是客、是友是敌。

顺带说一下现在火热的“知识付费”,我也不想去评论对错,只是请你们能在内心保留知识的本质,你付费的是学习过程,是“老师”在传递知识过程中付出的成本,而一定不会是知识本身。请记住,如果你学的知识本身是付费的,那么你学的一定是屠龙之技,是新时代的传男不传女技艺,然而今时不同往日,你的知识早已不值一提。